膠球清洗裝置行業如何持續發展,真正發揮“四兩撥千斤”的作用
膠球清洗裝置行業如何持續發展,真正發揮“四兩撥千斤”的作用,在學術界,有人把膠球清洗裝置比喻為凝汽器輔機中的“物化法官"。此次展會的主題再次凸顯膠球清洗裝置這方面的作用,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。當然,膠球清洗裝置的作用,遠不止于此。除了上面的比喻,學界還同時把膠球清洗裝置比喻為:工業生產的“倍增器",科學研究的“先行官",軍事上的“戰斗力"。關于膠球清洗裝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,比這些比喻更有說服力的,是下面這組數據:美國國家標準局上個世紀60年代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,美國膠球清洗裝置產業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4%,而它拉動的相關經濟的產值卻達到社會總產值的66%。 考慮到在信息化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膠球清洗裝置的依存度更高,膠球清洗裝置的作用即使用“四兩撥千斤"來形容亦不為過。膠球清洗裝置的作用大,同時意味著,若該產業發展水平低下,則整個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就會受到嚴重影響,從這個意義上,學界又把膠球清洗裝置產業稱作是“卡脖子"的產業。令人不容樂觀的是,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得益于膠球清洗裝置“倍增"作用的同時,也明顯感覺到了這個產業“卡脖子"的壓力,而就目前的情況看,“卡"的力度似乎還在增加。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,我國膠球清洗裝置業已經初步形成產品門類品種比較齊全,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開發能力的產業體系,成為亞洲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膠球清洗裝置生產國,但產業整體水平較低,產品大部分屬于中低端產品,可靠性和穩定性不高,大型儀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;一些重點領域科學技術研究、開發工作受制于人;企業之所以一度陷入被動局面,原因正在于此。 針對我國膠球清洗裝置領域存在的問題,國家首先應從政策層面統籌相關研究開發工作,集中優勢資源開展一些重大膠球清洗裝置項目的自主創新;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,實現產、學、研結合,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膠球清洗裝置研究開發技術創新體系;第三要加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、量大面廣的科學膠球清洗裝置設備的產業化,大幅提升國產膠球清洗裝置的市場份額;第四要建立完善膠球清洗裝置產業風險投資機制,加快國有企業體制改革,重點扶植和發展一批膠球清洗裝置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。只有這樣,我國膠球清洗裝置科技水平才能不斷提高,膠球清洗裝置產業才能得到持續、健康發展,真正發揮“四兩撥千斤"的作用。 |